下图是我们查字典板报网提供的关于端午节节日手抄报
【古代端午节故事】
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战争频繁,人们饱尝战乱之苦,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。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、星辰、鸟兽之形状,上刺文绣、金缕,即叫辟兵缯,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。有的佩于-前,有的缀于臂上,一可辟兵灾,延寿续命;二可显示妇女养蚕缫丝之功。不仅如此,当时人们还把这些东西作为珍贵礼品互相赠送。辟兵是一个方面,恶日禳毒除瘟病也相当重要。
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形,悬于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或饮菖蒲酒。当时采艾颇有讲究,要在五月五日鸡未鸣时去采撷。早在先秦时期,艾就被采来作y∷ao用,取艾叶制成灸条治病。古代有岁多病,则艾先生之说。因而它的y∷ao理作用就被人们盲目夸大,认为艾能驱瘟除邪。用艾制c▪r形或虎形悬挂门上,也有剪彩为虎,上黏艾叶以随身佩带者。俗均称之为艾虎。梁王筠《五日望采拾》LiuXue86诗中所道的:长丝表良节,命续应嘉辰。结芦同楚客,采艾异诗人。正是此俗写照。禳毒气的另一方法就是饮菖蒲酒。菖蒲具有性温味辛的特点,能开心窍,祛痰湿,对治风寒伤肺、胃病均有较好疗效。饮菖蒲酒对预防夏令外感病是有一定作用的。但是,汉代荒诞迷信的避恶桃印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十分盛行。北齐魏收《五日》诗中:辟兵书鬼字,神印题灵文即是指此事。究竟有无功效,就无法考证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,端午节已不完全笼罩在恶日的气氛中,相反地已出现了不少娱乐活动。据《荆楚岁时记》所载,在端午荆楚人并蹋百草,又有斗百草之戏。还有玩鸟、训鸲鹆习俗。此月鸲鹆子毛羽新成,俗好登巢取养之。必先剪去舌尖,以教其语也。鹆鸲究竟是何鸟类,依典籍所解,就其能为人言来讲,即今之八哥类。《独异志》记载:晋代桓豁镇荆州时,有一位参军五月五日采得一鸲鹆鸟,剪其舌教学liuxue86人语。经过一年多训练,有一次宴会上,桓豁取出鸲鹆令学人语,宾客满座,学谁像谁。有一客人鼻部有病,鸲鹆便飞入瓮中学其语,极为相似,举席皆大笑不止。
隋唐时期,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。但是,从性质上讲,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,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。恶日已不恶,逢凶化吉,充满了节日的欢乐。唐玄宗《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˙诗序》中记述:皇宫端午日盛况,召来儒雅臣僚,大张筵席,广殿肃而清气生,列树深而长风至。这时内廷御厨们更为忙碌,厨人尝散热之馔,酒正行逃暑之饮。庖捐恶鸟(指枭羹)、俎献肥龟、新筒裹练、香芦角黍------罩洽风味。本来端午节正值仲夏酷暑将临之时,而宫廷殿阁里却无丝毫暑气,树深荫浓,长风徐徐。面对美味佳肴,醇醪琼液,这位爱好享乐的风流皇帝怎能不沉醉?怎能不感到自足为乐?至于联想到端午风俗彩五命缕之类的上古遗俗,他仅感婆娑于孝女(曹娥),悯枯槁之忠臣(屈原)而已。他最感兴趣的是节气之循环,美君臣之相乐!所以宴会君臣酬唱,吟诗作赋,让臣下给他歌功颂德赋应制之作。
唐代宫廷端午宴享和其他佳节类似的一点,就是皇帝照常例对大臣有所赏赐,以示恩宠。最常赐之物是夏令的扇子。《唐会要》记载:贞观十八年(西元六四四年)五月五日,唐太宗御笔亲题鸾、凤、蝶、龙等字样于扇上。唐太宗本来就爱好书法,常与大书法家褚遂良等探讨书法艺术,他死后还要将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真迹陪葬昭陵。唐太宗本人书法也颇有造诣,御笔题写的这几字全用飞白书艺术方法,笔势奇绝,游龙走蛇。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及吏部尚书杨师道说:五月旧俗,必用服玩相贺。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。遂以扇赐宠臣。《新唐书˙礼志》记载: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在五月五日奠衣扇于诸陵来祀祖宗。唐代还有赏赐衣带的习俗。《中华古今注》云:唐贞观年间端午节,赐给文官黑玳瑁腰带,武官黑银腰带。
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节日手抄报的全部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,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字典板报网,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,欢迎随时和小编交流探讨qq:1817036925,也可以加入查字典板报群,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。查字典板报群:333567557。